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监管要求地方申报2022年第三批专项债项目,新基建、新能源项目纳入申报范围 正文
时间:2025-07-07 10:58:15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娱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记者从多位地方发改、财政人士处了解到,近期监管部门通知地方,要求地方申报2022年第三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其目的在于着力发挥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作用,
原标题“21独家|监管要求地方申报2022年第三批专项债项目,监管基建新基建、求地新能源项目纳入申报范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记者从多位地方发改、报年报范财政人士处了解到,第批近期监管部门通知地方,专项债项要求地方申报2022年第三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目新目纳其目的源项在于着力发挥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作用,切实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入申
按照监管要求,监管基建此批申报项目可在交通基础设施、求地能源、报年报范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既有九大领域的第批基础上,将新型基础设施、专项债项新能源项目纳入申报范围。目新目纳所谓原有九大投向领域如下图所示:
一些地方还对新能源、源项新基建投向领域进行了细化。西部省份某地市发改系统人士介绍,该省通知,新基建项目支持市政、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信息化;轨道交通、机场、高速公路等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云计算、数据中心(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内)、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支持村镇、地热、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供热,深远海风电及其送出工程,边远地区离网型新能源微电网,高速公路充电桩。
监管部门要求,此次项目申报有两个“优先”要求:一是优先支持纳入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的项目,优先支持纳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及省、市级重点项目;二是优先支持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必须已办理立项手续。当然,申报项目必须满足专项债券风险管理要求,即项目收益能够覆盖融资。
在此之前,2022年专项债项目已进行了两批次申报。财政部国库司司长王小龙今年4月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去年9月份,我们部署地方报送2022年的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今年1月份又会同发改委布置地方补报了一批专项债储备项目,合计两批储备了7.1万个项目。
据记者了解,在地方申报项目后,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将对项目进行审核。国家发改委主要对项目投向领域是否精准、前期工作是否完备、投资规模是否合理等因素进行审核;财政部主要对项目收益能否覆盖本息、项目信息是否完备、当年能否形成实物工作量、能否形成有效投资等因素进行了审核,只有两个部门共同审核通过的项目才能发行专项债。
据记者了解,前述西部省份还明确已纳入2022年准备项目清单的项目不再报送,但此前已报送但未进入2022年专项债券准备项目清单的项目,完善相关条件后,可再次报送。
从发行看,在本周发行结束后,6月末新增专项债发行将达到3.4万亿,今年剩余额度已很少,新一批专项债项目仍需额度匹配。前述西部省份向市州下发的预通知明确,2023年专项债券额度,可从此次申报通过的项目清单中选择项目予以发行安排。
因未落实防范电信诈骗风险要求等,百联优力被罚没6489万2025-07-07 10:55
上财高研院:放松住房资产二次抵押贷款或是刺激消费的另类途径2025-07-07 10:36
王一鸣:加大对基建投资和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 逐步扩大REITs试点范围2025-07-07 10:36
极氪回应被分拆并独立赴港上市 专家称对吉利市值影响需持续关注2025-07-07 10:33
不到一个月股价涨逾80%,26家机构“探秘”ST大集,他们聊了些什么?2025-07-07 10:07
日媒爆料:日本考虑跟从美国跟进限制对华出口芯片,日企担忧并提高警惕2025-07-07 09:52
富士X-T5真机照曝光:有望今晚发布,单相机1699美元2025-07-07 09:48
刚刚,央行重磅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更进一步2025-07-07 09:16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2025-07-07 08:56
光大期货:11月2日矿钢煤焦日报2025-07-07 08:30
“二十条”发布十天,各地疫情防控调整了哪些举措?2025-07-07 10:57
宏观审慎政策为稳汇率护航2025-07-07 10:28
央行行长易纲: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2025-07-07 10:26
英媒:印度对中国电子游戏的禁令是把双刃剑2025-07-07 10:09
俄外交部:就欧盟中止与俄签证便利化协议一事 俄方保留采取回应措施权利2025-07-07 09:40
趣头条宣布首席财务官辞职2025-07-07 09:02
【新浪教育】新哲书院冉耀华:打造更加适合中国学生的教育模式2025-07-07 09:02
这100个职业最缺人!技术工种岗位缺工较突出2025-07-07 08:20
2021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梯队2025-07-07 08:16
世界环卫工日 鸿茅药业发起“敬卫行动”2025-07-07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