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6 14:23:38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综合
“天算星座”计划效果图。北京邮电大学、天仪研究院供图“天算星座”首颗先导技术试验卫星。北京邮电大学、天仪研究院供图华中科技大学OpenEdgeNeXt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合影。受访者供图距离地表数百至上
距离地表数百至上千公里的上天低轨卫星轨道上,许多年轻人的代码梦想,即将和数颗卫星一起在太空中翱翔。上天
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方明指导的代码博士研究生陈姝彤和OpenEdgeNeXt团队的小伙伴们,就是上天其中一群年轻人。今年6月,代码中国青年报社、上天北京邮电大学、代码华为云联合发起了“代码上太空”征集活动。上天包括陈姝彤在内的代码广大青年学生受邀前来,开发适用于卫星的创新应用。她们的优胜作品将有机会通过全球首个云原生卫星计算平台,部署到“天算星座”计划的多颗卫星中,让卫星变得“更聪明”。
“天算星座”计划由北京邮电大学深圳研究院与天仪研究院共同发起,首颗先导星已于2021年12月成功发射,预计2023年完成一期组网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科研卫星领域的生力军,也将是全球卫星网络科技创新基地之一。华为云作为“天算星座”首批共建单位,首次将云原生、边云协同等理念引入空间计算领域,实现了卫星计算平台的智能化,让卫星具备了“思考”能力。
2022年11月9日,征集活动结果公布。来自全国各地的11支参赛队伍斩获奖项,其中,华中科技大学OpenEdgeNeXt团队凭借“CoStar: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动态切分的星地协同遥感图像分析系统”获得冠军;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北京边界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5支队伍获得优胜奖。
“太空和卫星离自己似乎不再遥远,我们的代码要上天了!”这些年轻的队伍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期待。
写出来的代码不再“躺”在实验室里
作为冠军团队OpenEdgeNeXt的指导老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方明最为感慨的是,通过这次比赛,他和学生们有了一个极佳的实践机会,所写的代码不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里,而是跟真实的大场景、真实的数据紧密结合起来,面向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落地”。
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次能够跟大赛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为成果转化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刘方明长期从事分布式系统与网络、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等领域的研究,获批多项国内外专利,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用他的话说,企业提供了基础平台,发布“有价值的场景”,还拿出了切切实实困扰业界的难题。而高校师生则在关键技术上有着足够的积累,作为开发者前来,揭榜应战。
这种“新模式”,让高校师生与产业平台“走到一起”,共同解决云计算、星地协同、人工智能这些交叉结合实际的问题,产教融合,是个“共赢的过程”。
“以前我们做了关键技术、原型系统,要想做成果转化确实是很难的,但这次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华为提供了开源的云原生边缘计算平台KubeEdge、边云协同AI框架Sedna,还有弹性云服务器、云原生服务等,以及昇思MindSpore,给了参赛团队强有力的支撑,我们不必从零开始搭建系统,部署和运维的效率大大提升。”刘方明说。
OpenEdgeNeXt团队成员包括华中科技大学4位在读博士生和1位在读硕士生。队长陈姝彤和技术员裴强宇、武静、胡嘉海,有的发表过顶级学术论文,有的获得过国家发明专利,还有刚入学不久的胡海川,曾带队获得过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ASC二等奖。
在参加比赛之前,陈姝彤一直觉得太空和卫星离自己很遥远。直到这次给卫星写代码,她才发现,原来卫星上用的技术,和她研究的方向竟然息息相关。
她忍不住感慨,团队的科研积累,也可以在太空上施展拳脚。
“这让我们觉得,太空和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这也是我们参加比赛的收获,我们的视野打开了,未来的方向也更加广阔,更加顶天立地。”陈姝彤从小就对计算机感兴趣,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她能够感受到乐趣。
OpenEdgeNeXt团队创新式地提出了一种星地协同遥感分析框架,起名叫CoStar。这个新方案能够将遥感图像模型一分为二,星载设备和地面站数据中心分别执行这个模型在云和边的两部分,实现细粒度、自适应、多样化的星地协同,可服务于灾害监测、资源探测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多种应用服务。
这种全新的神经网络模型动态切分机制,如果安装在卫星上,比传统方案效率提高2.97倍。此外,CoStar既满足了推理的精度,还减少了资源消耗,平均带宽需求率大幅降低。
“该方案在推理效率提升及能耗节省上有巨大技术优势,商业转换后,预计每年可以节省超过1亿元成本。”刘方明展望。
年轻人也能和卫星火箭这些“高大上”产生联系
在比赛过程中,前来揭榜的团队各显神通。他们基于云原生、边缘计算、AI、大数据等技术,结合云原生卫星计算平台,创制一个又一个作品,展露出欲上九天的气势。
这些“想上天”的代码,围绕着卫星的相关应用,能够加速卫星计算智能化进程,帮助卫星更好地服务于应急通信、生态监测、防灾减灾、城市建设等社会领域。
来自武汉大学遥感学院的“教学实验大楼队”,构建了一个“云-管-边-端”协同的星地一体化增量学习火灾探测系统,帮助全球野火监测预警,能够有力支撑全球突发性、大规模野火的应急响应,及时守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
而来自“中国电信研究院”的参赛团队则完成了一个云原生的星地协同船舶检测方案,应用于卫星+智慧海防领域,能够助力现代化海港建设与海上交通管理,实现船舶偏航、碰撞等危险实时评估功能,快速地规划出安全的救援路线,提升海上应急处置救援能力。
除了高校、研究所这些科研单位,本次“代码上太空”大赛也获得了企业的广泛关注。由北京边界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5名实习生组成的“天码行空”团队,在本次大赛中获得优胜奖。
团队队长朱祚原本也觉得,卫星对大伙儿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一件事,接触的门槛也很高。但是近两年,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从业者,都在积极投入卫星应用这件事情当中。
他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可能再过几年,就会发现,有更多基于卫星的应用出现。今年发布的一些新手机,就有基于北斗卫星的短报文功能。未来,人们将利用到卫星的更多能力。卫星可以给大家的生活提供更多帮助。”
近地轨道的卫星与地面之间,并不使用常规网络协议IP。而且传统使用星地协议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传输遥测遥控信号,并不适合现在大量的计算需求,这成为星地互联的痛点所在。
针对这一问题,这些天马行空的年轻人组成了一支“天码行空”团队,开发了一款名为“屏蓬”的星地畅联代理程序。他们“打通了从卫星到地面之间普适性的链路”,可以将星网与地面网无感化连通,使得卫星与服务器直接交互。
用团队成员司家宁的话说,“屏蓬”就像一个海淘的转运公司,帮助信息在地面和卫星之间转运,简化了流程,降低了门槛。
“屏蓬”解决了星地互联问题,也为开发者提供了极大便利,无须感知卫星这一特定场景,任何使用IP协议的应用,都可以无感化地部署于卫星之上,“万码互联”,甚至“人人代码上太空”。
“我们希望卫星这件事,不单单是国家在做,而是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都能低成本地用上这些东西。”司家宁感慨道,年轻开发者也能和太空、火箭、卫星这些高大上的词产生联系。
用自己的双手让卫星变“聪明”
司家宁开始对卫星感兴趣的契机,是2021年7月河南郑州的那场特大暴雨。
当时他就在郑州,目睹了这场灾难。让他印象特别深、对他打击特别大的一件事,是当洪水淹过通信基站,手机信号和地铁站里的电力都受到一定影响,很多信息无法及时传达到位。
“我们其实有途径解决这件事情,尽管地面的网络不是时时刻刻都能用,但卫星可以为我们打开通往生命的另一条路。”他说。
司家宁忍不住设想,如果在紧急时刻,手机信号可以通过卫星回到地面上,就不至于在基站不可用的时候,“太多的人都闭塞在信息孤岛里”。他感慨道,哪怕能多一秒的链路可用,没准,一条消息及时发出去,就能救一车的人。
起初,司家宁的研究方向是5G核心网领域,从那之后,便开始接触卫星领域。这个年轻人希望,未来如果再遇到火灾、大风这种突发自然灾害,可以通过自己研发的技术,让救援早一分钟到达,让决策信息早一秒下达,能多救回一条生命。
刘方明也告诉记者,OpenEdgeNeXt设计的遥感技术,其中一种应用是抢险救灾,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民生命财产健康。
他提到,近几年各地发生山火的新闻十分牵动人心。而通过卫星,遥感图像经过AI推理,结合历史的经验,能够及时发觉某个地方已经发生山火了,甚至是“冒烟了”,快要发生山火了,政府也就能及时组织抢险救灾。
“大量地面上的技术有机会用在卫星上的特殊环境里,以前都是不敢想的事情。开辟太空云计算之后,我们做地面计算机技术的人,可以有机会把技术贡献出来。国外有相关计划,我们肯定不能落后,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他对记者说,
刘方明最早接触到这次比赛的信息并敏锐结合自身的研究积累,立刻指导自己的学生们组建团队。他起初发现这些年轻人心里头都在打鼓,没什么信心,于是鼓励大家“这样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机会难能可贵”。而且比赛结束后,很多研究过程中突破的瓶颈、实现的创新,都可以发表新的高水平论文。
他指导的另一支优胜奖队伍OpenCloudNeXt,研究的是星地协同调度的问题,即多颗卫星之间计算的调度和应用的部署,同样收获良多。
“将来还可以跟别人说,我的代码上天了。”刘方明相信这些年轻人的潜力,也相信他们无穷的精力。他认为,这些都是年轻人最大的优势,只要给予指导,给予资源,让他们放手放胆去做就行。
“计算机是工科,是以解决问题为结果导向的。如果将人类知识面比作一个球面的话,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球面上顶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鼓包,对于计算机领域做一个知识的小延伸,并且能够做出有用的系统。”团队的“新手小白”胡海川说。
每一个送代码上天的年轻人,目标都是星辰大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国际油价走高,受三方面利好支撑2025-07-06 14:21
白洋淀生态修复记2025-07-06 14:14
叮咚买菜退出多个城市,公司回应:战略调整部分站点2025-07-06 14:07
王毅回应布林肯:我们愿公平地比一比,谁能为世界作出更多贡献2025-07-06 13:52
竞逐产业变迁浪潮 中介机构全力赋能实体经济 以高质量发展建功新时代2025-07-06 13:36
流量大航海末期,是否还有新大陆?2025-07-06 13:15
极端高温、限制出口……多国打响粮食保卫战2025-07-06 12:58
时隔16年!华泰证券15.9亿拿下40%股权,将全资控股华泰期货,注册资本刚刚大增八成2025-07-06 12:39
交通银行向万科集团、美的置业提供授信意向额度超千亿元2025-07-06 12:18
梦百合董事长再出“狂言”怒怼股民,急于纾困股权频繁质押,“活下去”比“活得好”更重要!2025-07-06 11:41
阿凡达2国内定档,影视股直线拉升!“中字头”又暴涨,千亿白马2连板!这些股却连续20cm跌停…2025-07-06 14:19
美国10年来“最致命校园枪击案”背后:光鲜得克萨斯的另一面2025-07-06 13:58
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可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 惠及400多万高校毕业生2025-07-06 13:50
教材插画问题频现 教育部责成人教社立即整改2025-07-06 13:10
两部门: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2025-07-06 12:58
亏损1.5亿的完美日记急了2025-07-06 12:45
外资单周卖了近100亿!贵州茅台、五粮液都被抛售超10亿,啥情况?2025-07-06 12:45
中国ESG研究院评价研究中心主任王凯:ESG评价体系将助力企业与城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2025-07-06 12:39
还能上班吗?可以出门采购吗?地铁还运营吗?白云区疫情防控问答→2025-07-06 11:47
美联储会议纪要暗示下一步加息路径 9月加息预期或将缓和2025-07-06 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