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尹航:加强小微普惠金融特色化量化风控体系建设 正文

尹航:加强小微普惠金融特色化量化风控体系建设

时间:2025-07-05 22:50:46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热点

核心提示

来源:银行家杂志由《银行家》杂志社主办的“中国金融创新论坛暨2022中国金融创新成果线上发布会”于2022年9月26日在京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数字化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振兴”,在主题为“数字

来源:银行家杂志

由《银行家》杂志社主办的尹航“中国金融创新论坛暨2022中国金融创新成果线上发布会”于2022年9月26日在京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数字化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振兴”,加强金融在主题为“数字化普惠金融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小微系建圆桌论坛环节,邦盛科技高级技术顾问尹航博士进行了专业探讨。普惠

邦盛科技高级技术顾问

尹航

在政策引领下,特色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迅速发展,化量化风覆盖面不断扩大,控体在惠及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尹航同时,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加强金融尤其是小微系建当前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金融领域创新的普惠热点和焦点。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既是特色顺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也是化量化风解决普惠金融现实难题的重要手段。

但同时我们发现,控体统计数据显示,尹航我国有超过60%的小微经营者没有使用过任何金融贷款产品。这说明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困境其实不是“融资贵”,而是难以获得融资贷款。其根源主要是目前很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审核标准主要还是参照大中型企业相关评估指标或者个贷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从而难以充分反映小微企业的真实风险情况,从而使大多数小微企业难以达到银行的放贷标准。

想要小微企业在普惠金融中实现破局,最核心的办法就是从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特色化量化风控体系建设。具体建议有以下三点。

一是挖掘小微企业需求,用科技缓解信息不对称,实现金融创新。“数字普惠金融”并非数字技术与金融产品的简单对接,而是数字科技与普惠金融的有机结合。从线下变成线上,用互联网技术替代部分人工,在解决效率的同时,如果还是沿用原来的信贷产品思路,即使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大量的小微企业仍会被拒之门外。

按照长尾理论,银行的基础客户群是普惠金融的最大需求方。因此,转变经营思路,充分挖掘长尾客户群的金融需求,为其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才是银行实现精准市场定位和利润增长的突破点。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通过较低的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小微金融服务市场中,为那些被忽视的“尾部”客户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形成高效、便捷的创新金融模式。

二是基于小微企业特点设计银行产品和服务,实现小微金融的批量服务。小微企业具有数量多、所涉行业广、区域特色明显等特点,这其实非常有利于缓释集中性风险。同时,在目前较为充分的竞争市场环境中,银行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很难下降,价格差异也不会太大,想要实现利润增长也是越来越困难。头部优质大企业客户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而尾部的小微信贷客户议价能力较弱,银行的信贷产品设计、信贷风险分析可以基于小微企业产业集群、区域特征、供应链特性来实现,依托市场集中联动属性,提供小微金融的批量服务,这样就可以获得高附加值的盈利,最终通过集群效应实现双赢、多赢,这其实也是普惠金融带来的长尾效应。

三是结合大数据技术,加强小微企业价值评估,为之提供相适应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在做市场营销、授信审批时,对小微客户要做分层、分级、分类管理,实现差异化服务,尤其是在国内信用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之际,要找出那些真正有需求、有信誉、有发展的小微企业客户,并为之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邦盛科技已经帮助很多银行结合大数据技术做客户画像,客户会按照不同类别设置不同的特色标签,包括营销画像、风险画像等,在个贷领域其作用发挥的十分明显。但小微领域只做客户画像是不够的,如果像个贷客户那样贴标签,那么绝大多数小微客户的标签都是“高风险”,加之小微企业相关数据碎片化严重、收集渠道过窄,画像标签评估成本较高,会造成经营成本的增加,所以小微领域客户画像项目当前还难以发挥出较大作用。

实际上,画像、客户违约概率评估只是手段,目的是筛选客户,挖掘客户价值,而这只有通过“客户价值管理”才能实现。而客户价值又分为即成价值、潜在价值和影响价值,只有掌握不同客户价值,才能将有限的资源定位于正确的客户,通过更具时效性与前瞻性的分析洞察,深入了解市场,全面把控高价值,以及颇具潜力的小微客户。对于小微客户不能只做单维度的简单分类,要从当前价值、潜在价值、影响价值等多个维度实现立体化矩阵分析,方便、快捷地识别出银行创新型信贷产品所应服务的普惠金融客户,从而为他们打造更加良好的服务体验,进而实现银行自身的经营目标。

尹航系邦盛科技高级技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