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平稳收官!去年新增信贷超21万亿 今年融资需求能否持续回暖? 正文
时间:2025-07-06 05:20:54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百科
转自:贝壳财经央行1月10日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4%。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6689亿元。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转自:贝壳财经
央行1月10日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平稳2022年全年,收官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去年求同比增长10.4%。新增信贷续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超万比上年多6689亿元。亿今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年融暖2022年信贷增长可谓是资需“平稳收官”,对实体经济的否持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他预计,平稳2023年信用扩张有望继续加力提效,收官疫后经济复苏和景气回升将拉动信贷与社融进一步回暖。去年求
去年12月新增贷款中对公中长期贷款为重要支撑
央行发布的新增信贷续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万亿元,超万同比多增2665亿元。亿今这超出了此前1.1万亿左右的市场预期。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大幅增加8717亿元;占当月新增信贷的86.5%,远高于1-11月平均占比50.8%
温彬表示,去年12月新增信贷表现积极,对公中长期贷款仍为重要支撑。去年12月以来,虽然全国各地相继进入疫情感染的高峰阶段,生产和消费依然受到较大扰动,但在政策发力拉动以及与2023年信贷“开门红”接续下,12月信贷增量表现较好。
温彬指出,在5000亿元全面降准落地、制造业贷款增速达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和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加快落地下,对公中长期贷款仍有支撑。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亦认为,企业中长期信贷仍然是支撑信贷增长的主力,主要为基建重点项目配套融资、制造业企业贷款、房企开发贷等的增长拉动,政策推动融资需求扩张的效果显著,年末主要银行对部分房企进行大规模授信,对信贷增长的贡献较大,未来随着放款加快,房企流动性压力将持续改善。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亦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和稳增长政策加快落地实施,市场主体信心加快恢复,有效融资需求有所增长。
此外,央行数据还显示,去年全年票据融资增加2.96万亿元。由此计算,去年12月份票据融资增加1146亿元,同比大幅减少2941亿元。王运金表示,企业短期信贷同比少减、票据融资同比少增,说明企业短期融资需求小幅改善。
居民信贷同比少增
根据央行数据计算,2022年全年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同比少增4.0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75万亿元,同比分别少增7600亿元、3.33万亿元。其中,2022年12月居民贷款新增1753亿元,同比减少196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113亿元、1865亿元。
温彬表示,去年12月受疫情“达峰过峰”影响,PMI各项指标继续走低,短期居民贷款需求仍不足;居民中长期贷款整体仍偏弱,同比减少1693亿元,但在各项房地产支持政策逐步显效下,降幅有所收窄。不过,最新公布的2022年12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升至48.0,高于2022年11月1.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服务业景气度在收缩区间开始边际改善,也意味着2023年居民贷款或逐步好转。
“居民端融资需求偏弱,同时房地产销售表现也相对低迷。”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居民信贷同比收缩,而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多增,这反映了短期疫情对经济活动有所干扰,亦影响到了居民消费活动。而房地产处于筑底企稳阶段,楼市需求暂时偏弱。
此外,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广义货币(M2)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17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末低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
周茂华表示,企业增加投资一定程度会适度减少短期存款,对M1同比增速构成拖累。同时,去年12月由于疫情短期冲击对企业生产环节构成拖累,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短期交易活跃度。不过,从M2同比维持高位,高于名义GDP增速,反映国内为应对短期超预期因素冲击,稳健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增大,货币信贷环境保持适度宽松。
2023年经济复苏将带动融资需求回暖
2023年全年新增贷款规模有望维持在22万亿元以上
展望2023年,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疫情影响的消散,中国经济将有望持续复苏,这将带动融资需求回暖。
周茂华认为, 2023年经济活动回暖,将带动就业和收入改善,消费者信心也将随之回暖,而企业对市场需求的信心将带动补库存、生产扩张。同时,一揽子稳楼市政策,有望推动楼市供需回暖,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预计后续居民信贷、企业融资需求将得到明显改善。
对于2023年的信贷增长,董希淼指出,提振居民消费是稳增长、扩内需的重中之重。应针对居民消费不振这一重点,继续采取综合措施,稳定居民工作,增长居民收入,激发居民消费和投资需求。
温彬亦认为,2023年信用扩张“总量要稳、结构要进”,有望继续加力提效。在稳增长、扩内需和海外加息约束弱化下,2023年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宽松格局,聚焦扩大有效需求和深化供给侧改革,“总量要够、结构要准”,继续呈现总量型和结构性并举的特征,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将保持在较低区间,以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疫后经济复苏和景气回升,将拉动信贷与社融进一步回暖,全年新增贷款规模有望维持在22万亿元以上,增速10.3%左右;全年新增社融规模有望超35万亿元,增速10.2%左右。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ST星星爆雷!巨额财务造假,证监会出手:多人将被终身市场禁入,两年虚增营收超45亿元,多名责任人被处罚2025-07-06 05:08
31省区市昨日新增本土感染者“102+746”2025-07-06 05:04
万亿储能“风口”呼啸而至 高成本低回报局面待解2025-07-06 04:22
红色革命老区变身“绿色氢港”——山西吕梁加速氢能产业发展2025-07-06 04:00
马自达计划投资106亿美元,向电气化转型2025-07-06 03:31
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业绩分化2025-07-06 03:22
这个8岁男孩火遍全网!网友:未来的球星2025-07-06 03:12
央行副行长张青松履新以来首次公开发声 强化大型支付平台企业监管 加快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立法进程2025-07-06 03:02
全国首个规范租房的地方性法规实施!北京今起租房需网签,租金可调控2025-07-06 02:46
河北唐山迁西县一铁矿发生透水事故 致14人死亡1人失联2025-07-06 02:38
广州昨日社会面40例,大部分区域疫情已基本阻断,海珠呈现重点片区集中发病特点2025-07-06 05:10
北京16号线、昌平线开始空载试运行2025-07-06 05:09
破不破7 不必太在意2025-07-06 05:05
10个方面17条举措!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迎来第二批支持政策2025-07-06 04:5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一名在校学生核酸检测阳性,校园临时管控2025-07-06 04:40
深圳发布金融科技支持政策 银行业IT投入高增趋势有望得以维持2025-07-06 04:21
尾盘:聚焦经济数据 美股继续下滑2025-07-06 04:20
中国这十年|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2025-07-06 03:10
哪吒汽车副总裁兼商贸公司总裁周江: 智能化技术成汽车产业新竞争点2025-07-06 02:58
摩根大通:全球利率企稳前美元或继续走强,拖累股市回报2025-07-06 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