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 1.9万亿南京银行:行长调动,风波陡起 正文

1.9万亿南京银行:行长调动,风波陡起

时间:2025-07-05 23:00:38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休闲

核心提示

副作用尚存。作者丨杨希 周炎炎 李览青风波尚未平息。记者了解到,有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将在南银理财的资金转至大行。有基金业人士四处询问,之前与南京银行的存续业务是否会受到行长辞任的影响。记者深度复

副作用尚存。风波陡起

作者丨杨希 周炎炎 李览青

风波尚未平息。南京

记者了解到,银行有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行长将在南银理财的调动资金转至大行。有基金业人士四处询问,风波陡起之前与南京银行的南京存续业务是否会受到行长辞任的影响。

记者深度复盘这场风波,银行拆解其中的行长关键信息,从多个角度展开调查。调动蝴蝶振翅,风波陡起是南京否真的卷起狂风?

1

人事变动

6月29日,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银行该行董事、行长行长林静然因工作需要、调动另有任用。南京银行行长职责暂由董事长胡升荣代为履行。

或许是“另有任用”引发联想,次日,南京银行股价快速下行,盘中一度触及跌停。

林静然的下一站为南京东南国资投资集团副董事长。

7月1日,林静然的姓名出现在东南集团官网“集团领导”之列,具体职务为东南集团副董事长、党委委员(保留市管企业正职待遇)。

当日南京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范慧娟带队专题调研东南集团,林静然也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调研。

采访中,有多位南京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林静然的突然辞任表示惋惜,也有多名人士表示,对这一变动感到意外。

有人认为,林短短两年就从南京银行行长职位调任至东南集团,有些“不应该”。有人明确对记者表示属于“正常调动”。

一位南京银行人士称,在该行的领导班子中,林最为年富力强,是1974年生人,原本寄希望于林来南京银行之后能带领大家做一番业务创新和改革,没想到短短两年林就离开了南京银行。

一位行内人士坦言,林刚来南京银行两年,尚未从民生银行带来嫡系管理层,对于南京银行内部管理施加的影响其实有限,还没到大展拳脚的时候。而董事长和副行长们则在南京银行工作多年,董事长又出身监管,话语权更重。

2

谣言风波

此次南京银行风波中,有两则谣言传播很广。

涉南京银行网络传言主要有“南京银行及背后城投深陷丰盛系”“土地依赖度高,实际情况比河南还惨”“对公部门40%左右为房地产贷款”。

“丰盛系”危机指的是南京丰盛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名为“南京建工产业集团”)在2018年爆发债务危机,涉及金额12.8亿元。

记者综合多位南京银行人士的看法,丰盛系对南京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没有构成严重影响。

此外,该行的房地产业务无论是开发贷还是按揭贷款都“较为克制”,业务量在对公业务占比也绝非网传的40%这么高。

根据南京银行2021年年报,截至上年末,南京银行对公贷款中,地产贷款374.15亿元,地产贷款仅占对公贷款的6.78%,政府平台贷款590亿元,仅占贷款总额的7.47%。

“董事长出身人行、担任过南京金融办主任,对合规非常看重,行内经常强调‘合规第一线’,确实没有逾越红线去做房地产业务。”

一位南京银行人士称,如果“猛干”房地产,南京银行的资产总额可能早就超越2.5万亿元了。

多位南京银行业务人员也表示,谣传中的三胞集团等民营企业债务危机,存在多年,债权较为分散,多家金融机构受到牵连。“南京银行并非大的债权方,对资产质量冲击有限。”

似乎是为了“自证清白”,7月3日,南京银行率先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快报。

数据显示,报告期末南京银行资产总额19146.22亿元,较年初增幅9.47%;净利润101.5亿元,同比增长20.06%。

截至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0.90%,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95.17%,保持基本稳定。

业绩快报还披露,母公司房地产贷款余额1293亿元,占比14.5%;其中,公司类房地产贷款461亿元,个人按揭贷款832亿元。

3

风险尚存

业绩快报发布后,南京银行多笔债券、同业存单成交量激增。

如南京银行在今年3月发行的金融债“22南京银行01”,在7月4日、7月5日分别出现31笔、28笔成交,成交金额分别为16.8亿元、17.8亿元,此前各交易日发生的成交笔数均为个位数。

从到期收益率来看,截至2022年7月5日南京银行发行债券与同业存单的收盘YTM较6月末有所上升,增幅在10%以下。

“市场对之前南京银行的高管变动没有太大的反映,二级债略有砸盘但没有影响到整体态度。”一位长期从事债市研究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然而,某银行资金中心从业人员向记者直言,近期中小银行同业存单、信用拆借均面临较大压力,“部分中小银行风险暴露,使得国有大行与大型金融机构调高了对手方预期,很多中小银行被出库了。”

记者据Wind数据梳理了7月6日各大银行发布的同业存单发行情况公告,在72家发行同业存单的银行中,32家银行同业存单认购金额未达到计划发行总额,其中上饶银行计划发行5亿同业存单,仅获得认购金额0.5亿元。

相比机构投资者,有个人投资者或合作机构对南京银行表示出疑虑。这与近期个别中小银行风险暴露不无关系。

譬如,有机构对于与南京银行的合作表示担忧。有基金业人士四处询问,之前与南京银行的存续业务是否会受到行长辞任的影响。有理财客户用脚投票,将投资在南银理财的资金转至大行。

有私募业人士对记者评价此事称:“南京银行我感觉问题不大,但是随着诸多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中小银行出现问题,尤其是大股东是民营企业的,客户的存款和理财从中小银行向大行迁徙,是一种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近日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出险的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业总资产中占比很小,但其中几家社会影响、舆论影响极其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