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动力电池行业硝烟四起,宁德时代拿什么守擂? 正文
时间:2025-07-06 09:19:32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探索
体积利用率突破72%、系统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10分钟快充、2023年量产,从近日发布的信息来看,麒麟电池是宁德时代CTP第三代迭代技术,实现了续航、快充、安全、
体积利用率突破72%、动力电池德时代拿系统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行业硝烟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起宁10分钟快充、什守2023年量产,动力电池德时代拿从近日发布的行业硝烟信息来看,麒麟电池是起宁宁德时代CTP第三代迭代技术,实现了续航、什守快充、动力电池德时代拿安全、行业硝烟寿命、起宁效率以及低温性能等全面提升。什守目前,动力电池德时代拿理想、行业硝烟路特斯等车企均已透露有兴趣采用该电池。起宁
6月25日,在重庆车展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还称,除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外,宁德时代还在研发新的凝聚态电池。此前,宁德时代有关人士指出,今年该公司至少召开4场发布会,介绍商业模式、电池结构、化学体系等方面的创新。
今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加大,动力电池行业“内卷”程度也明显加剧。搭载“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的广汽埃安AION LX Plus成为了首款续航超千公里的量产车型、疯传近两年的特斯拉4680电池在柏林工厂正式“上车”、零跑汽车发布MTC方案、推出CTB技术、发布魔方电池……
“我们今年下半年也有新方案要发布。”一家装机量排名前10的动力电池企业内部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多方面“拼刺刀”
在正式发布麒麟电池之前,宁德时代在今年上半年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疲软期,市值也一度跌破万亿元。二线品牌不断突围、车企“去宁化”,宁德时代所面临这些困境的背后,正是动力电池行业硝烟四起。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宁德时代的市占率已经连续两年在50%以上,占据了电池的半壁江山。但今年以来,“宁王”的地位被撼动,前5个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市占比跌至47.05%,相比去年市占率(52.1%)下滑了超5个百分点。
而排在第二的比亚迪今年前5个月市占率提升至22.58%,相比去年市占率(16.2%)上升了6.38个百分点。今年4月,比亚迪还凭借“刀片电池”在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方面反超宁德时代。
一进一退之间,6月中旬,比亚迪市值突破万亿,市场上还传出了“宁王”与“迪王”之争的说法。
直到近日,宁德时代终于亮出秘密武器。此次麒麟电池的创新主要集中在结构创新上,取消了横纵梁、水冷板与隔热垫原本各自独立的设计,集成为多功能弹性夹层。通过全球首创的电芯大面冷却技术,麒麟电池可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及10分钟快充。
从宁德时代公布的初步指标可知,在体积利用率、系统能量密度、散热、快充等方面,麒麟电池均超过了比亚迪“刀片电池”。
而对于特斯拉4680电池,宁德时代在明面上就已“火药味”十足。早在预热阶段,宁德时代就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相比4680系统提升13%。
第一财经制图宁德时代和自己的大客户特斯拉直接“开打”,这或许与其所面临的竞争有直接关系。松下是特斯拉最早合作的电池供应商,也是在4680电池布局上较快的企业。今年2月底,松下宣布将在2023年开始为特斯拉供应4680电池,并且在日本和歌山县率先量产,还计划去美国建厂。宁德时代显然期待麒麟电池能和4680电池分庭抗礼,继续赢得特斯拉的青睐。
除了产品内卷外,动力电池企业今年上半年还在产能上加速“卷”起来。据起点锂电大数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一季度,比亚迪、、中创新航、、捷威动力等电池企业相继公布了多个新投建项目,整体投建资金高达2287.7亿元,建设年产能达620GWh。
宁德时代现有动力电池产线在完成产能爬坡后,设计年产能规模合计达到260GWh~280GWh,另外,再加上新增年产能353GWh,预计到2025年,宁德时代累计年产能将达613GWh~633GWh。
这并非国内动力电池竞争加剧,长期占据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三位的松下、LG新能源,也在觊觎宁德时代的霸主地位。
有消息称,LG新能源预计到2025年将提升全球电池产能至520GWh,与今年年底的200GWh相比扩产1.6倍,未来3年的产能扩张速度略快于宁德时代。而松下则是在6月初宣布,到2028年度(2029财年),公司计划把动力电池年产能扩张至约200GWh,该数值是目前50GWh年产能的4倍,且主要集中在北美市场。
曾毓群曾在今年5月的投资者活动中表示,动力电池产能扩张需要巨额资金支持,目前同行动辄宣布几百GWh的产能规划,需要上千亿的资金投入,所以还要看最终落地情况。同时也要看将来不断更新换代的产品、技术,与现有工艺、设备的匹配性问题。
6月22日晚间,宁德时代刚宣布450亿元募集资金已到账,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建动力电池产能。
今年4月,松下发表了一则声明,计划在2022年-2024年向包括电动汽车电池芯在内的“增长领域”投入约205亿元,还将在以氢能为首的“技术支柱”领域额外投入将近102亿元。
去年7月,LG也表示,未来10年将在电池领域投入近850亿元,其中近645亿元将用于研发下一代电池技术、确保建立智慧工厂所需生产技术、增设生产线,还有超140亿元将用于LG化学研发电池尖端材料技术、扩大电池正极材料产能。
能量密度内卷的时代已过去?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解决消费者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问题,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均主要集中在能量密度提升上。
麒麟电池也将其能量密度作为了宣传重点,突出“可轻松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的亮点。不少网友在公开渠道留言称,这是否意味着电动车真正终结燃油车的时代来临了?
但事实上,续航超100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早已问世。今年年初,广汽埃安AION LX Plus正式上市,该车在搭载了自研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后,最高续航可达到1008公里,但是补贴后售价高达45.96万元,比其600公里续航的车型高出了17.3万元。有数据显示,今年来,AION LX Plus每月销量不超过500辆,并未在市场上激起浪花。
除广汽埃安外,早在去年年初,蔚来也发布了能够让ET7续航能力突破1000公里的150kWh半固态电池包,预计交付时间是今年第四季度。目前1000公里续航的ET7尚未公布售价,但是100kWh、675公里续航的ET7售价已经高达53.6万元。
一新能源汽车品牌副总经理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1000公里续航更多像是企业之间的“军备竞赛”,以表明其拥有领先性的技术,而实际上,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达到700公里就已足够。
特斯拉CEO马斯克也曾在今年3月份表示,特斯拉在一年之前就能做出600英里(965公里)续航的Model S,但是出于对资源利用率、车辆操控、加速体验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他认为超长续航的电动车已没有意义,甚至400英里(约644公里)的续航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够用。
除能量密度提升之外,特斯拉4680电池比较注重成本的降低,预计新电池能在整车续航里程增加16%的同时,成本降低14%,再结合电池工厂规划、正负极材料研发与电池整车集成等维度全面配合,马斯克预计新电池每KWh成本可降低56%。
同样非常看中成本的还有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他在今年3月底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如今续航里程已经跨过了阶段性门槛,今后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性将会不断降低,安全、成本和循环寿命可能会变成最重要的考量指标。
“目前,动力电池材料体系的突破已经遇到很大的瓶颈,如今行业内的创新主要集中在结构创新上,而且结构创新的边际收益开始越来越小。”一家动力电池企业内管理人员向记者表示,向上突破困难,造成了现在横向内卷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可能会在未来10年内持续存在。
600公里续航,再加上以后愈加成熟的快充体系,可以基本解决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问题,上述人员表示,以后的电池更多的是追求快充、便捷、灵活,电池企业今后更可能走差异化路线。
拜登缺席APEC会议,美国对东盟为何忽冷忽热?2025-07-06 09:15
乌贪腐大案曝光!总统办公室副主任、副总检察长、4州负责人辞职,泽连斯基:将做出根除腐败关键决定2025-07-06 09:01
“特斯拉私有化”推文案庭审第二日,马斯克继续否认欺诈,再爆猛料2025-07-06 08:48
韩国去年泡菜出口大减近12%,为七年来首次下滑2025-07-06 08:46
蚂蚁保换帅!蚂蚁集团副总裁张彧出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邵文澜卸任2025-07-06 08:34
见好就收?信心不足?开年美国股债大反弹后,高达1350亿美元回流货币基金2025-07-06 08:30
韩国研发高超音速武器 下半年组装 明年或试射2025-07-06 08:05
西班牙首相承诺该国经济将很快恢复2025-07-06 07:53
国家药监局、海关总署:增设石家庄航空口岸为药品进口口岸2025-07-06 07:29
中欧班列屡创佳绩,推动全球经济复苏2025-07-06 07:20
服贸会9月1日举办论坛会议及推介洽谈活动49场2025-07-06 08:48
美国12月M2有史以来首次下降,美联储该停止加息了?2025-07-06 08:30
富豪榜上属兔的企业家,为什么都很猛?2025-07-06 08:29
德邦证券左畅:2023年不确定性正在逐步收敛 信心持续回升2025-07-06 08:27
周延礼:加快制定数字金融标准规则 所有经营活动必须依法纳入监管2025-07-06 08:02
华府债务上限之争或推动美联储提前结束缩表2025-07-06 07:30
警车被点燃,多人被捕!美国一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2025-07-06 07:16
AT&T第四季度营收313亿美元 分析师预期315亿美元2025-07-06 06:42
合并德邦后,京东承诺缴齐员工五险一金2025-07-06 06:39
万亿“主力”最新持仓大揭秘!2025-07-06 06:33